美國對中國的加稅: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進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征收34%關稅
2025年4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由34%提高至84%。
中國對美國的加稅對等反制:
2025年4月4日, 中國海關總宣布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對所有美國商品征收34%的額外關稅。
2025年4月10日,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84%關稅;稀土、大豆、汽車等 134 項商品首當其沖。
這次關稅升級標志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爭端的顯著加劇。對中國進口商品日益加重的關稅壓力凸顯出當前經濟的緊張局勢,以及全球供應鏈各方面臨的復雜局面。美國的新關稅政策不單單只是報復性措施,而是一場旨在重塑全球供應鏈的戰(zhàn)略轉移之爭。美方升級對華關稅的做法是錯上加錯,嚴重侵犯中國正當權益,嚴重損害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對中國聚醚出口的影響
成本上漲及關稅政策對美國制造商的影響
美國本土制造商目前已面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挑戰(zhàn),而如今這些關鍵材料的成本又大幅上升。加征關稅雖然削弱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但也迫使美國制造商不得不花費額外成本或從其他國家尋求替代供應商。然而,鑒于中國在聚醚多元醇等化工品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尋找到可替代的同等產品可能既困難又昂貴,尤其是對于那些選擇有限的小廠家。這意味著制造成本將上漲,美國制造業(yè)利潤空間面臨壓力。
對相關下游行業(yè)的影響
美國關稅上調顯著影響了聚氨酯產業(yè)鏈下游。包括汽車、建筑、家具、包裝、鞋業(yè)在內的主要下游行業(yè)將面臨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而廠商又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將使各行的成本壓力加劇,盈利能力、競爭力和生產穩(wěn)定性承壓。
此外,經濟下滑預期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壓力以及潛在的需求增速放緩促使許多企業(yè)推遲投資計劃或縮減生產。隨著消費者信心的下滑,尤其是在非必要消費品領域,這一連鎖反應可能會更為凸顯,進一步加大了這些聚氨酯下游行業(yè)的收縮風險。
中國聚醚多元醇出口多元化戰(zhàn)略
為了應對美國關稅政策,中國制造商已開始將目光轉向東南亞、歐洲、印度、中東等其他出口市場。美國加征關稅擾亂了傳統的貿易渠道,并對中國聚醚多元醇出口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將減輕關稅增加對中國出口業(yè)務造成的不利影響。
而另一方面,因全球產能過剩和生產成本高企,越來越多的歐洲化工企業(yè)正重新進行戰(zhàn)略評估并關閉生產設施,這為中國制造商創(chuàng)造了機遇。隨著一些歐洲生產商縮減運營,中國制造商正積極填補這些供應空缺,為歐洲廠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此外,歐洲的綠色轉型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相契合,尤其是對環(huán)保和節(jié)能聚氨酯解決方案的需求正逐步增長,這為中國出口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
展望
2025年4 月 10 日,特朗普宣布對越 75 個國家實施90 天關稅暫停期。
2024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聚醚僅占3%,對原料影響的偏弱。根據天天化工的調研,月初聚醚出口稅率約為57.5%。本周美國加征關稅對聚醚的影響有待進一步關注。但相較原材料,下游行業(yè)的影響更大。
2024年,按出口重量計,中國出口聚醚國家TOP10:土耳其、越南、印度、俄羅斯、巴西、阿聯酋、韓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美國。由于特朗普對越南等不采取報復行動的國家暫停關稅90天,中國到東南亞的聚醚出口暫時影響較小。
上一篇:TPU 改色膜強勢入局:性能 “王炸” 來襲
下一篇:最后一頁